您的位置:首页 > 病虫防控 > 病虫防控
病虫防控
苹果园梨火疫病症状、规律与防控技术
添加时间:2025-06-16 10:00:09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1      作者: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梁晓飞 朱明旗 王树桐 阿克苏综合试验站 王继勋 伊犁综合试验站 刁永强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陈卫民  【 】  关闭窗口
 一、发生与危害

梨火疫病是梨、苹果等蔷薇科植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,病原菌为解淀粉欧文氏菌(Erwinia amylovora),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。梨火疫病菌寄主范围宽泛,能侵染蔷薇科 40余个属、130余种植物,可为害花序、枝条、果实、主枝和主干,轻则造成减产、削弱树势,重则引起全株死亡。梨火疫病菌繁殖速率快,且可随风雨、昆虫、农事操作和苗木调运等途径传播,在田间快速蔓延。

梨火疫病自1780年发现以来,已传播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该病害2015年传入我国,目前在新疆、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均有发生,给当地果园生产带来较大损失,也给内地核心水果产区带来较大潜在威胁。

二、侵染方式与症状特点

梨火疫病菌可侵染花器、新梢、叶片、果实、大枝、主干等部位,引起“花腐”、“枝枯”、“果腐”、“主干溃疡”等症状,温湿度适宜时发病部位还会有菌脓溢出。苹果树各部位的病菌侵染方式与病害症状特点如下。

花序侵染与症状。梨火疫病菌一般在溃疡斑中越冬,来年春季,越冬病菌可经昆虫或雨水飞溅传播至花序组织,经由蜜腺孔侵入花器,开始初侵染。花器被感染后,一般在落花后的1-2周内开始显症,花托、子房、花梗等部位显现出水渍状坏死腐烂,坏死组织由灰绿色渐变为黑褐色,湿度较高时产生灰白色或黄褐色的菌脓,发病的花序组织快速萎蔫、干枯,俗称“花腐”。花器侵染可能产生大量次生接种体,在适宜温湿度下条件一朵花上可产生数百万的细菌个体。

枝梢、叶片、果实侵染与症状。梨火疫病菌可经伤口、自然孔口、或组织内部扩展等途径侵染新梢、果台副梢等新生组织,造成枝梢、叶片、果实发病。新梢发病常使梢尖快速萎蔫弯曲,形似牧羊鞭状,萎蔫叶片逐渐焦枯发黄且不脱落,类似火烧,火疫病因此得名。病叶常中脉发黑。果实被侵染,果面可产生褐色或黑色油渍状病斑,果柄发黑干枯,不易脱落。

大枝主干侵染与症状。火疫病菌可经伤口侵入或维管组织扩展等方式侵染大枝主干,造成树皮凹陷开裂,形成溃疡病斑。在感病砧木上,接穗部位病菌可延维管组织向下扩展并在嫁接口部位发病,产生红褐色溃疡斑。大枝、主干溃疡斑难以治愈,既严重削弱树势,又增加病害蔓延风险。

三、防控策略

应对梨火疫病菌这一外来入侵生物,我国主要采取“检、铲、防、禁、抗”的策略进行防控。“检”指在非发生地严格落实检疫措施,严防输入;“铲”指对新发生区病株或疫区重病株进行铲除;“防”指在发病区落实病害综合防控技术,压缩病害发生面积;“禁”指落实禁止从疫区外运苗木、接穗、花粉和疫区禁止花期放蜂;“抗”指选育推广抗病或耐病品种和砧木。目前疫区病害防控以“防”为主,以下为防控策略要点:

1.休眠期清园,压低菌源基数。梨火疫病菌繁殖速率高,少量的越冬菌源即可快速增殖产生大量菌体,大幅增加病害扩散的风险。因此通过休眠期人工与化学药剂清园,压制病菌初侵染,是防止生长季病害发生的基础。

2.花期关键期化学防控。花期是梨火疫病菌侵染的关键期,也是病菌随授粉昆虫传播扩散的年度最高风险期,因此梨火疫病防控必须做好花期的化学防控。一般年份,必须在初花期和落花期分别喷施 1 遍化学杀菌剂,如盛花期遇降雨,则需及时补充防治。

3.周年巡检,阻断病害向主枝、主干蔓延。梨火疫病菌可沿维管组织向主枝、主干蔓延。病菌一旦侵入主枝、主干部位,既可对树势造成不可逆损伤,引起死枝死树,又难以根治,在田间形成顽固的传播中心。因此在果园管理中,必须做好病害周年巡检,做到病枝随发现、随修剪、随销毁。

4.做好消杀,阻断农事传播。火疫病菌在发病部位可产生菌脓,内含大量菌体,随农事操作传播的风险较高。因此,必须通过病样合理处置、修剪工具消毒和伤口保护等措施,降低病害的农事传播风险。

四、周年综合防控技术

1.休眠期人工清园。采果后认真排查病树,疏除病枝,伐除主干感病病树和死树,同时清理落叶、落果、僵果,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。

2.萌芽前铜制剂清园。三月中旬,用46%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(15001800)倍液或86.2%氧化亚铜水分散颗粒剂1200倍液喷淋树体,以压低越冬菌源量。

3.花期药剂防治(关键期)。正常年份,初花期(开花5%)和落花期(落花90%)各喷施遍化学杀菌剂。常用杀菌剂有2%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、40%春雷·噻唑锌悬浮剂1000倍液、3%噻霉酮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、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。如盛花期遇降雨,雨后应尽快补喷2次杀菌剂,间隔期3-4天,可选2%春雷霉素水剂 600 倍液或 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。喷雾需保证花器、枝干均匀着药。

4.花期幼果期害虫防治。针对蚜虫、红蜘蛛、盲蝽等害虫,喷施杀虫剂1-2次,可针对性选择50%吡蚜·噻虫啉水分散粒剂2500-3500倍液、36%氟啶·噻虫啉悬浮剂4000-6000 倍液、22.4%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-4000倍液、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。

5.花后病枝修剪(关键措施)。幼果期做好果园巡检,对花腐或枝枯症状的病枝,一经发现,应尽快剪除,修剪部位需从发病部位下移40cm 以上,修剪工具需严格一剪一消毒。剪下病枝装袋后移出果园,集中烧毁或深埋,不可丢于地面。修剪工具消毒可用2%春雷霉素水剂 50倍液、或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50倍液,或 84消毒液。锯口用1.6%噻霉酮膏剂涂抹。

6.夏季防治。巡检果园,发现病枝及时剪除,方法同前。五至七月连续降雨或冰雹后,及时补防,喷施药剂可选20%噻唑锌悬浮剂400倍液、10%丙硫唑水分散粒剂650倍液等。同时做好害虫防治,用药同前。

7.秋季防治。果实采收后10-15 天内完成病枯枝的全面修剪,及时锯除发病的大枝主枝,剪锯口涂抹1.6%噻霉酮膏剂。全园喷施一遍清园药剂,可选33%春雷·喹啉铜悬浮剂1000倍液、20%噻菌铜悬浮剂300倍液、46%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(15001800)倍液等。

 
<<上一篇    下一篇>>
-->
在线咨询